上影节创投训练营收官,导师寄语青年创作者:继续拍,活下去

    来源:第七影院人气:948更新:2024-01-21 11:53:32

    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训练营(SIFF NEXT)第二阶段的冬季项目开发工作坊于1月16日至19日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举办,导演刘伽茵、编剧梅峰、制片人沈暘、编剧张家鲁四位资深电影人担任导师,与本届入围项目的创作者进行为期三天的深度交流。

    1月18日,本届创投训练营项目主创进行公开陈述,《她们的妇产科》和《鸭子丘》获颁“最佳训练营项目”,导师们也以圆桌论坛的形式为青年创作者的现状与未来支招。

    活动合影

    入选项目,选题各有价值

    创投训练营是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19年全新推出的新人孵化单元。不同于电影项目创投,创投训练营把目光聚焦于项目中的新人创作者,致力于挖掘和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电影新人,并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板块设计,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进入到电影产业中,为其完成自己的第一、第二部长片作品提供专业平台。

    去年11月,创投训练营向历届入围学员开放剧情长片项目的征集,共收到21个项目报名。通过评审委员会的筛选,《她们的妇产科》《夜奔》《鸭子丘》《广德楼》《未满十四岁》《上海女儿》等六个项目的主创团队相聚上海,参加本次的项目开发工作坊及行业培训活动。

    陈述现场

    从陈述现场,能够看到当下一批新兴创作者们依然保持着对现实的锐利洞察的人物关怀。“6个项目都令人印象深刻,从中能够感受到年轻创作者的热情。”本届导师梅峰这样评价对此次训练营项目的总体印象。

    《夜奔》用一场黑色幽默的交通意外罗生门展现趋利避害的人性,也在其中加入时代变革的图景;《广德楼》讲述了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中戏班子里的各色“角儿”在时代中的起伏辗转,在嬉笑怒骂之下探讨京剧真正的生命力;《未满十四岁》以“案中案”的形式触及未成年之恶,展现创作者由社会案件引发的对亲子关系的反思;《上海女儿》灵感源自导演对去云南种橡胶树的上海知青父亲的追忆,通过诗意影像追溯跨越时空的人与土地、历史的亲密与共情。

    两个获奖项目一个现实,一个奇幻。在评选中,剧本的稳定性、制作思路的成熟度等成了它们脱颖而出的理由。

    活动合影

    《她们的妇产科》是导演成为母亲后对生命和社会的重新思考,创作者用一个失独的妇产科医生和拼死想要成为母亲的未婚少女连接成一对相互映照救赎的假性母女关系,通过对医院内外空间的影像表达,展现社会和人物内心的秩序与失序,体现青年创作者对于时代情绪的洞察与关怀。

    《鸭子丘》则是一个充满奇幻感的客家故事,以三个月圆之夜串联起一段充满诗意的记忆与乡愁。月圆之夜,哑女开口,孤儿消失,返乡的导演遇到山鬼朋友,三组来自不同时空的人物,在自我与社会的纠葛中,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展现各自的人生。可以想见未来,这既是一部关于家乡土地民俗记忆的电影,也力图在边缘化的村庄中,塑造丰满有力的人物。

    “两部题材样式很不一样,一个关注社会性话题,另一个是文化传承的风俗的电影书写,是比较标准的艺术电影。”梅峰谈到对项目的评审工作,大家很自然达成一致。

    获得荣誉的两个项目方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各自项目相关的一部短片后,即可获得下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的入围资格。为助力“最佳训练营项目”的孵化及其短片拍摄,SIFF NEXT联合业界伙伴为其相关短片的拍摄制作提供支持,其中包括9万元现金、拍摄器材、后期声音制作、影片调色及法律咨询等领域的配套服务。

    “名医会诊”为创作支招

    在前两日的闭门工作坊中,导师们就项目开发与入围项目方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从剧本写作、拍摄制作、资金规划等多方面展开,对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梳理和探索,提出了许多中肯宝贵的建议。

    上影节创投单元负责人范静雯将这个过程形容为“名医会诊”。四位导师“四对一”会诊一个项目,规定每个项目都有40分钟,结果是“每组都超时”。刘伽茵谈到,此次的6个项目选题各有价值,过程中,导师会根据每组不同的需求给出建议,从剧本结构,到 PPT的呈现方式,甚至未来面向市场的考量均有涉及,每个项目主创的诉求不同,“来参加训练营的讲述,其实也是他们自查的过程,我们则会提出他们的‘盲区’中没意识到的危险问题。”

    导师圆桌

    在导师圆桌环节,四位资深电影人结合自身的从业经历,从题材选择、成本把控等角度进行了分享。

    训练营的项目还处于电影开发的极早期,一些项目甚至还没有制片人,年轻的创作者带着自己的创意,除了需要不断完善修改,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也是学员们重要的诉求。关于团队搭建,张家鲁认为,对新人创作者来说,要学会“先交朋友,再做项目”,这对项目最终能否成功很重要。沈暘也谈到制片团队和导演团队之间的信任特别重要,一定要找到彼此信赖诉求一致的合作者。

    新人起步的创作,资金是一大难题。身为制片人的沈暘谈到,有导演觉得成本很低,干脆自己掏钱拍。而她是比较反对这种做法的,“卖了自己的房子,或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反而会助长一种‘任性’。”沈暘认为,“电影属性里有一定的不自由,在不自由的框架中去做表达最大化”,才是青年导演应该学习的方向。

    对此,身为作者型导演的刘伽茵则对强作者属性作品导演的“任性”表示了支持。她谈到早年拍《牛皮》系列就是在一种只考虑自我表达的“任性”状态下完成了自己的创作,“那就是只属于我自己的创作的行为,我几乎不用和任何人沟通,只考虑自己想要什么。”刘伽茵建议创作者想清楚自己的核心诉求,如果是专注个体表达的作品,“越自私越好,如果你不自私,情感饱和度会下降,胜算反而会变低,不同阶段要实现的东西。要了解你自己,不能指望别人了解你。”

    梅峰列举了多位近年来在国际电影节展上斩获佳绩的青年名导们的成长路径,谈到他们在还是新人的时候“带着剧本从创投走出,以电影节为起点,再在职业设计中去创造新的空间。”

    关于新人的成长与机会,编剧张家鲁谈到,随着电影市场环境近年来的遇冷,电影票房的头部效应越发明显,“ 10%的电影赚走90%的票房,投资方也就越来越保守,大部分资金会向少数资源上聚拢,年轻人会越来越难。”因此,梅峰认为,“创投对于年轻的、真正热爱电影的创作者的意义,恰恰是在试炼,一是对自己的试炼,一是彼此去搭建起来有效率的工作方式项目做出来的试炼。”

    沈暘谈到,“这几年创投平台如雨后春笋特别多,但某种程度上,国内最好的项目、最有冲劲的项目都会送到上影节。”她认为,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有更好的项目资源,在上影节平台得到的业内关注度、国际关注度有别于一般的创投平台,对这些年轻的电影新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亮相。

    “继续拍,活下去”,是张家鲁对青年创作者的建议,“坚定信念,保持身体健康,也需要一定的运气。”

    活动合影

    近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阶梯式新人扶持体系主要是通过短视频、金爵短片、创投训练营、电影项目创投等培育阶梯,为青年电影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最高的电影殿堂。截至目前,创投训练营已向行业推荐80位青年电影人,孵化31个项目,其中12个入围各个创投活动,5个制作完成,3部入围节展,1部已上映。据悉,202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训练营(SIFF NEXT) 即将于2月开启学员申报,向华语地区的青年制片、导演、编剧三个方向公开征集报名。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360地图 搜狗地图

    郑重声明:第七影院所有播放资源均由机器人收集于互联网,本站不参与任何影视资源制作与存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书面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

    如果喜欢第七影院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站内广告是本站能持续为大家服务的立命之本还望顺手支持一下^_^

    Copyright © 2019-2025 · 第七影院 kswjz.cn